- · 运筹与管理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运筹与管理》投稿方式[04/29]
- · 《运筹与管理》数据库收[04/29]
- · 《运筹与管理》期刊栏目[04/29]
农作物论文_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 土样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1.3.2 稻株氮素积累的测定 1.3.3 水稻产量统计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1 土样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1.3.2 稻株氮素积累的测定
1.3.3 水稻产量统计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2.2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2.3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2.4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直播稻氮素积累的影响
2.5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2.6 麦(油)-稻轮作下土壤无机氮与直播稻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关系
3 讨论
3.1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稻田氮素供应及稻株氮素吸收的影响作用
3.2 麦(油)-稻轮作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作用
3.3 麦(油)-稻轮作下土壤氮素供应与直播稻产量的关系
4 结论
文章摘要:为探明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直播稻产量的影响,于2018年和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2年定位试验。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0),副区在施氮量150 kg/hm2的基础上设氮肥前移(N1)、均衡施氮(N2)、氮肥后移(N3)3种氮肥运筹,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0),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以及稻株氮素积累量及产量。结果表明:2018年麦(油)-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较不还田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提高7.13%(8.50%),产量增加0.94%(1.43%),2019年增至15.17%(17.12%)、6.60%(7.42%)。2018年拔节期,麦(油)茬田中直播稻氮素积累量整体呈N1>N2>N3趋势,齐穗期和成熟期稻株的氮素积累量及产量在秸秆不还田处理下表现为N3>N2>N1,秸秆还田后则是N2>N3>N1。相较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后麦(油)茬直播稻成熟期田间0~10、>10~20 cm土层的氨态氮含量有增有减,硝态氮含量则整体降低了44.22%(30.99%)、8.05%(20.09%)。土壤全氮含量在直播稻各生育期变化较小,N1处理下各生育期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连续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全氮含量,麦(油)-稻轮作模式下均是均衡施氮配合能有效促进稻株氮素吸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油-稻轮作模式下增产效果更佳。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S511
文章来源:《运筹与管理》 网址: http://www.ycyglzz.cn/qikandaodu/2022/0308/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