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山水比德 孙虎:景观的本质是一种综合性运筹

来源:运筹与管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期导读 作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委员与 本届LA先锋奖(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的评委, 山水比德董事长、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 有幸受

本期导读

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委员与本届LA先锋奖(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的评委,山水比德董事长、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孙虎先生有幸受到邀约,与大家分享自身对于设计、实践以及教育的一些看法。

采访嘉宾

孙 虎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首席设计师

新山水设计方法论提出者、践行者

采访内容

CLA: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CLA的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

孙 虎大家好,我是孙虎,景观设计师,来自广州,为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而设计。

1998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毕业南下广州,后在广州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工作;2007年,创办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以新山水设计方法论为指导,专注于景观路线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美好生活的创新与引领。

14年以来,幸赖各界同仁支持以及大众不断增长的对于生活方式和品质的需求,我们在“创新引领诗意栖居”的路子上释放自己的能量,并在全国成立了16家城市公司,10大设计院,拥有1300+位员工,已经形成山水社区、山水文旅和山水城市三大业务板块,在全国100+城市绽放了3000+处诗意栖居。

▲山水比德广州总部环境

CLA:您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是谁或者哪件景观作品改变您一生的设计思维的?

孙 虎:景观路上幸喜遇见许多恩师挚友,给予许多专业上的影响,既有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也有醍醐灌顶的棒喝顿悟……

记得求学时期,让我对风景园林产生根本性认知的是王浩老师。由于大学期间自己的手绘能力不错,经常被老师拿来作为分享和表扬的模范,所以不免有自喜甚至是自傲的情绪。

在一次王老师的设计课上,他让大家各自分享设计习作并加以点评。待我汇报完自己的作业时候,王老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这样设计?正在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构图、用色和风格的时候,被这一问突然卡住了脑回路。虽然急中生智的应答堪堪过关,但也让王老师知道我在设计方法上的问题。

也借此,王老师说了一番对我影响至今的话,大体意思是:设计不是搞艺术更不是手绘,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思考和发现问题,设计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的开始是从发问切入的。

所以,无论是自己设计而扪心自问,还是评审内外的设计作品,我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这样设计?”

▲孙虎工作场景 ?山水比德

另外,这种在设计思维上的影响,不仅来自于身边的贵人,还有一些是未曾谋面却见于书籍的字里行间,比如法国汉学家、哲学家朱利安。

朱利安对于山水等中国文化的一些研究成果,让我在持续性的山水研究和新山水方法论下的设计实践有了更新的视阈和体悟——“风景被构造为知觉客体,而‘山水'则不同,他向我们道出的是从一开始就被建立起来的一种沉浸,即沉浸到那构成世界的关联部分相互作用下的生机的东西里”——不止乎山水的空间层次和体验、情趣,更关乎山水之间的这个“间“的状态:既要破除主客二元论的对立思维,让人需沉浸其中而成一体;更要观照关联性的部分,生命与生机营造的活力是山水本质的内核。

CLA:山水比德在地产景观领域设计的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由于其尺度的特征,人们对地产景观项目的空间诉求可能更加具体。这些实体空间除了物质环境,同时也包含了与人的需求、文化、历史、社会等多要素的价值重塑。在实践过程中您是怎样回应人们在当下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诉求的呢?

文章来源:《运筹与管理》 网址: http://www.ycyglzz.cn/zonghexinwen/2022/0112/542.html



上一篇:三国志11血色衣冠特技详解二十八:圣人、运筹、
下一篇:胡雪岩的掌控人生之明,运筹谋划求主动!

运筹与管理投稿 | 运筹与管理编辑部| 运筹与管理版面费 | 运筹与管理论文发表 | 运筹与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运筹与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