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运筹与管理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运筹与管理》投稿方式[04/29]
- · 《运筹与管理》数据库收[04/29]
- · 《运筹与管理》期刊栏目[04/29]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轮作休耕模式及氮肥减量运筹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轮作休耕内涵及意义 1.2.2 轮作制度的研究 1.2.3 氮肥利用研究 1.2.4 轮作和氮肥运筹互作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轮作休耕内涵及意义
1.2.2 轮作制度的研究
1.2.3 氮肥利用研究
1.2.4 轮作和氮肥运筹互作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点概况
2.2 供试水稻品种
2.3 供试肥料品种
2.4 试验设计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
2.5.1 土壤取样
2.5.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5.3 水稻相关性状测定
2.5.4 氮素利用相关性状测定
2.6 数据分析和方法
第三章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对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3.1 结果分析
3.1.1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1.2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土壤NH_4~++NO_3~-含量的影响
3.1.3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1.4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2. 讨论
3.2.1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2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3.2.3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2.4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轮作休耕及氮肥运筹对不同时期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轮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不同时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2 轮作模式及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重的影响
4.1.3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
4.1.4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4.2 讨论
4.2.1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SPAD值的影响
4.2.2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的影响
4.2.3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轮作休耕模式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轮作休耕模式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成熟期水稻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5.1.2 轮作休耕模式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成熟期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5.2 讨论
5.2.1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5.2.2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2.3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5.2.4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
5.2.5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影响
5.2.6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
5.2.7 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对氮素偏生产力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为积极快推进江苏省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及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保护耕地资源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本试验于2018~2020年开展了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田间研究。设置两种主要轮作方式:水稻-小麦轮作及水稻-休耕轮作;并分别在两种轮作方式下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1)不施氮(N0)、(2)当地大面积常规施肥量(N1,300kg/ha),及4个氮肥减量运筹:(3)氮肥减量10%基蘖:穗肥=5:5(N2)、(4)氮肥减量10%基蘖:穗肥=6:4(N3)、(5)氮肥减量10%基蘖:穗肥=7:3(N4)、(6)氮肥减量10%基蘖:穗肥=8:2(N5),共12个处理,3次重复。各处理区磷、钾肥用量相等,分别为P2O5:75kg/ha、K2O:150kg/ha。通过分析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特征,探究轮作休耕与氮肥互作技术,以期为江苏省轮作休耕及氮肥减量运筹增效技术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1)与水稻-小麦轮作相比,水稻-休耕轮作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 12.99%~16.87%、9.2%~10.48%、18.65%~33.75%、11.87%~21.40%,但降低了土壤NH4++NO3-含量;(3)在两种轮作模式下,在减氮10%的基础上,以基蘖:穗肥6:4或7:3 土壤NH4++NO3-含量较高。2.水稻生长发育(1)与水稻-小麦轮作相比,水稻-休耕轮作的叶片SPAD值及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分别增加了11.78%~21.16%、16.9%~19.4%;(2)减氮10%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干物质重无显著影响;3.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1)与水稻-小麦轮作相比,水稻-休耕轮作的水稻籽粒产量、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 26.06%~28.71%、15.87%~21.18%、7.96%~18.80%。(2)减氮10%处理对水稻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影响;(3)在两种轮作方式下,减氮10%基础上,与其他氮素运筹比例相比,基蘖:穗肥6:4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及水稻每公顷穗数,分别增加了 5.17%~48.81%、2.12%~48.42%;不同氮肥运筹比对水稻每穗粒数的影响年度间无规律;不同氮肥运筹比间水稻千粒重无显著差异。4.水稻氮素吸收利用(1)与水稻-小麦轮作相比,水稻-休耕轮作的水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及水稻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 28.6%~48.9%、4.9%~10.9%、24.6%~27.1%;水稻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在两种轮作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两种轮作方式对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年度间不一致;(2)减氮10%处理的水稻成熟期氮素累积量、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较常规施肥并不会降低;且提高了水稻籽粒生产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及氮素偏生产力;(3)在两种轮作下,在减氮10%基础上,与其他氮素运筹比例相比,均以基蘖肥:穗肥6:4更有利于提高氮素累积量、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及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 2.37%~12.05%、6.01%~33.67%、0.15%~31.99%、6.64%~111.7%、12.08%~155.76%、5.12%~48.76%。综上所述,在江苏省地区推广水稻-休耕轮作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在常规施氮量基础上,减氮10%不会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反而提高了水稻籽粒、生理、农学效率及氮素偏生产力,从而不会导致水稻减产。在轮作方式与氮肥减量运筹互作上,水稻-休耕+减氮10%+基蘖:穗肥6:4是可以在江苏省推广试点的技术模式。
文章来源:《运筹与管理》 网址: http://www.ycyglzz.cn/qikandaodu/2022/0130/551.html